一個人的生活

最近都不想一個獨自在家。有空的時候,想打電話找人出來陪我,但是往往都約不到人。

電影中的角色是不會約不到人的。

在中學和高中的那幾年,我常常獨個兒的出去,覺得這樣很逍遊自在。年紀大了,反而想找個伴兒(這樣說,有點兒土,像個老頭兒)。

找人的時候,常常碰上了最壞的時間。接電話的人都回答說,不行啊,剛剛要出門了。下一次吧!

希望這不是個有禮貌的拒絕,而是真正的搭不上時間。不然的話,這就是說沒有人要跟我出去了。

這樣的想法會令人很失落的。是能殺死人的。我不能這樣想。要生存下去,必竟要樂觀。

前一陣子,在網上看到了一篇文章,說要是在一個像波士頓的城市裏,還是單身一個的話,這個人可能有點問題。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裏,從千千萬萬的人群中,也找不到伴侶,這個人一定有些令人抗拒的地方。

想起這個,我有點怕。朋友安慰我說,也不一定啊,在這樣的城市裏,大家都這麼忙,找人也不容易。她介紹我用網上的交友服務。她現在的男友也是這樣找回來的,兩個人很甜蜜似的。

就算很想找人陪我,也有不甘心去打電話的時候。要是找人的理由不是想去見他,只是想找一個人,任何人,來陪我,用這種心情來找人,我覺得有點自私。

重看了泰國的Last Life in the Universe

, 日文名字是地球で最後のふたり

,翻成為中文是地球的最後兩個人。比起賣得很好的Lost in Translation, 我覺的這部電影好得多了。Lost in Translation 總給我一點種族歧視的感覺。

我期待着夏天的亞洲影片,比起今年美國的暑假檔期的戲,看起來有趣多了。

Leave a comment